草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,是名副其實的“水庫”、當之無愧的“錢庫”、貨真價實的“糧庫”、名不虛傳的“碳庫”。國土“三調”數據顯示,榆陽區有草原面積324.65萬畝,其中天然牧草地113.2萬畝、人工草地3.2萬畝、其他草地208.2萬畝,占全市草地面積13.8%,全省草地面積9.65%。近年來,榆陽區堅持生態優先,綠色發展,堅持自然恢復與人工治理相結合、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統一的修復治理方式,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,自我更新修復能力得到明顯提升,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,草原生態持續向好,走出了一條具有陜北特色的草原生態修復保護新路子。
首次全面開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
為切實摸清全區草原有害生物種類、分布情況,科學評估榆陽草原(草地)有害生物發生現狀和未來趨勢,推進草原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構建,服務新時期草原工作、保護草原生物多樣性,6月份起,榆陽區林業局組織草原工作站30余名工作人員“分兵五路”,緊抓外業調查最佳“黃金期”,克服沙區高溫等困難,全面開展草原有害生物外業調查,經過1個多月的連續奮戰,累計行程超過6000多公里,踏查線路約1500公里,完成標準地150個,踏查點156個的普查的任務,采集制作動植物50多份。
“外業普查前,我們還聘請技術專家對工作人員進行理論和實操培訓。理論培訓針對踏查路線的設置、踏查點的選擇、標準地的布設、標本的采集、普查工具及APP的使用等內容開展。在現地對各種常見的鼠害、蟲害、病害、毒害草等有害生物的識別進行了詳細的講解,并針對調查方法、標本采集、標本制作等重點環節進行了實操培訓?!庇荜枀^林業局分管副局長說。
持續加強草原生態改良修復
近日,在魚河鎮梁渠村的后山峁上,幾名工人正在通過人工點播的方式種植苜蓿和沙打旺?!氨镜剀俎?、沙打旺都很耐旱、耐寒、耐風沙,能夠在這里健康生長。它營養枝條較多,是很好的飼草,符合我們進行草原生態修復的品種要求?!庇荜枀^林業局草業辦王連軍說。
去年以來,榆陽區以“三化”草原(地)為主攻對象,遵循自然修復和工程治理相結合的原則,依托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重點工程,圍繞群落優化配置、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功能提升等問題,采用圍欄封育、補播、施肥等方式,統籌推進草原生態改良與修復,分級精準恢復退化草原。對輕度退化的草原(草地)采用圍欄封育的手段自然恢復,對中度退化草原采取人工補播種草的手段恢復,重度退化草地進行人工改良修復等綜合性治理措施,對溝岔坡面植被稀疏的草地通過人工點播的方式進行精準修復。先后完成退化草原綜合治理30多萬畝,其中:圍欄封育15萬延米,補播改良近兩萬畝,人工種草近萬畝,草原有害生物防治8萬畝,促進了草原植被恢復、增加了草原生物多樣性,改善了草原植被群落結構,提升了草地修復的精準度和修復質量,有效遏制了草原沙化退化趨勢,實現了“小面積建設,大面積保護”目標,為提升草原碳匯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。。
科技助力草原生態修復
“通過前兩年連續補播,后兩年跟蹤監測,試驗區植物長勢良好,植被高度平均30厘米以上,較未補播前增加5倍;植被蓋度達80%以上,較未補播前增加2倍以上;鮮草畝產量由未補播前不到100公斤增加到330公斤,較原來增加2倍;土壤養分含量顯著高于未補播草地,取得了良好的試驗效果”。站在巴拉素鎮新廟灘村九三學社中央在榆陽試驗的300畝天然草地前,榆陽區草原工作站站長張利平介紹說,未試驗前,該區域pH值為8.7~9.1,是全國22個試驗點鹽堿度最高的地塊,通過4年的持續試驗,該地塊pH值顯著降低。
近年來,九三學社中央在榆陽連續開展草原免耕補播修復試驗,就是在不破壞或者盡量少破壞原有植被的前提下,通過免耕補播的方式,對天然草地補播適應當地自然條件、營養價值高的優質牧草,如黃花、紫花苜蓿,披堿草,無芒雀麥,草木樨等,增加天然草地植被多樣性和覆蓋度,最終實現提高天然草地生產力的目標。通過連續四年的試驗,試驗點鹽堿化逐年下降,植被蓋度、草種多樣性、鮮草產量都得到明顯提升。
今年,榆陽區又與國家牧草產業體系合作,進行“集約化牧養”試驗,就是在灌溉條件下,對天然草地進行多樣性補播,以牧草存量為依據,控制輪牧時間和頻率,實現養殖高密度,輪牧高強度,精準提升區域內草原自我修復能力。。國家牧草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、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張英俊教授說:“借用新型設備和相應修復技術,有望讓退化草原(地)快速恢復生機,且長期保持?!?/p>
此外,為了切實破解草原(地)生態修復治理難題,榆陽區還與中國農業大學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、榆林學院等院校合作,重點尋求植被低擾動快速恢復、草地綜合復壯、土壤定向修復等方面的突破。先后引進30多種牧草、生態草開展引種試驗,初步篩選出適合榆陽氣候、土壤條件的牧草和鄉土草種,并在小范圍示范種植。
強化草原生態宣傳和保護
恢復植被,僅是第一步,持續的管護,防火、防病蟲害等,是草原管護者的共同課題。在“全覆蓋、嚴管控、零容忍”的管護下,榆陽區草原生態修復與保護實現了植被蓋度、草原質量、綜合效益“三個增長”。一是嚴格落實草原保護制度,確保草原質量不下降、用途不改變,依法將草原保護納入生態紅線、納入“林長制”考核范疇,嚴格禁止開墾草原,嚴禁擅自改變草原用途。二是強化草原執法監督,嚴厲打擊各種人為破壞草原、非法侵占草原等違法違規行為。三是強化草原監測,持續對26個樣地,87個基況調查點和外來入侵物種、變化圖斑進行動態核實監測,基本獲取了全區草原類型、分布、質量、結構、利用、退化狀況以及變化情況和趨勢,為科學指導草原保護、系統修復、利用與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據。
同時,該區還充分利用“草原保護日”活動,深入鄉鎮村組林草區,向群眾進行保護草原生態宣傳教育,引導群眾正確處理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、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,真正轉變生產生活方式,自覺保護草原(地)生態。
草原(地)植被就像皮膚一樣呵護著大地,發揮著保持水土、涵養水源、固碳釋氧、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?!安菰鷳B修復治理是一項復雜、長期而且艱巨的工程,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“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”理念。雖然只增加了一個‘草’字,卻把我國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納入生命共同體中。這是對草原生態地位的重要肯定,對統籌推進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生態系統綜合治理,促進榆陽林草業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,我們任重而道遠?!庇荜枀^林業局局長秦剛呼吁說。